像空气一样的web3.0

鸵鸟区块链要闻 2022-04-12 11:05
摘要:

web3.0就是无边的大海,世间万物不过是web3.0 沙滩上的颗颗沙粒。

来源:机械钟

作者:李画

在我眼中,web3.0 就像空气一样。一来它已经广泛存在于我们(与区块链打交道的人们)的日常之中,并不是还未萌芽、甚至需要去育种的东西;二来空气很珍贵,在火星可以卖出高价,但它在地球一文不值;在web2.0 时代被垄断用以牟利的东西(火星上的空气),在web3.0 时代只是平常。

本文将列举三个web3.0 的例子,再基于这些例子做更进一步的观点的讨论。

01 10KTF、Gucci、Bored Ape & Cool Cats & World of Women

关键词:乐高、token

10KTF、Gucci、NFT 项目,三者有什么关系?答案是你可以在10KTF 这个裁缝铺为你的NFT 定制并「穿上」正牌的Gucci 时装,NFT 可以是Bored Ape,也可以是Cool Cats、World of Women 或其他10KTF 已支持的项目。

图片

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两个合作,一个是10KTF 与Gucci 的合作,一个是10KTF 与NFT 项目的合作。前一种合作方式(web2.0)是现实生活中常常可见的品牌间的合作,它是由官方授权、官方确定合作内容、官方执行合作,可以概括为是一种需要许可的、自上而下的合作。

后一种合作方式(web3.0)则截然不同 ,它无需许可:10KTF 为WOW 制作时装,但它不需要获得WOW 的许可;它自下而上:Women 穿上Gucci,完成了合作,但WOW 项目方不需要去执行这件事,它甚至可以对这件事毫不知情。

对于不熟悉区块链的人来说,前一种合作方式似乎是品牌间合作的唯一方式,后一种合作方式较难理解。但对于熟悉区块链的人来说,后一种合作方式并不陌生,它很久前就已经在DeFi 领域发生,我们称其为DeFi 乐高:把品牌或项目理解为协议,10KTF 与NFT 项目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两个协议的连接,而NFT,也就是协议下的token,是连接的作用体。

在协议视角下,我们称这一现象为NFT 的可扩展性、可组合性;如果转换成合作视角,则是以NFT 为基础,可以实现一种在web2.0 下难以想象的合作的广度和自由度,以及由此而生的可能性。

10KTF 与NFT 项目的连接只是简单一例,它展示了以增加属性的方式来组成乐高;Loot 则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一例,它展示了丰富的组成乐高的方式,比如抽取属性;CyberKongz 是自己进入其他项目组成乐高,为此它进一步抽象原NFT,制作了NFT-Bound 叫On Chain Kongz,便于进入其他项目时的渲染;而Legend Maps 则恰恰相反,它欢迎其他项目进入自己组成乐高,为此它开发访客集成功能,用以其他项目进入时的映射和转换……

这种连接或组合带来怎样的可能性?以游戏为例,在web2.0 下,游戏是属于某个公司的,开发和运营也由他们来完成;但在以NFT 为基础的体系中,游戏是开放的,所有人都可以参与进游戏的开发,在自己擅长的维度上对游戏进行扩展,一个游戏便可以是一个没有边界的宇宙。

也正是因为连接带来的可能性,我个人喜欢项目的合作行为而不是收购行为。收购是一种web2.0 的行为,它扩大节点;合作是一种web3.0 的行为,它扩大网络。

在NFT 乐高中,处于核心位置的是token,不同协议基于token 完成对原协议的扩展或组合。cc0 协议被认为重要,但它真正的意义并不在于现实世界中的版权,而是在于它「拿走」了token 的束缚,使得token 可以被接入,可以被扩展和组合。(注:cc0 不是对NFT 持有者所拥有的权力的准确描述,只是在还没有专用词汇下较为接近的一种表达)

虽然在各种喧嚣之下几乎被忽略,但从长远以及普遍意义上来说,NFT 的生命之泉在于NFT 是token 。

在我快要完成这篇文章的时候,Smart Token Labs 的@VictorZhang 和我聊起TokenScript 的一个应用方向:NFT 衍生品、NFT 共创,任何想要涉足这些方向的项目,都可以直接使用TokenScript 下的开源技术,项目只需要专注于其自身的创意、营销即可。

TokenScript 为搭建NFT 乐高提供了工具,如果对NFT 的相关应用方向感兴趣,可以关注并使用该项目,比如你是一个首饰设计师,便可以为WoW 或任何PFP 设计项链和耳环,然后使用TokenScript 「穿戴」到WoW 身上,卖给WoW  的持有者。

02 一个捐赠合约

关键词:网络、地址

首先声明,本文不讨论也不希望讨论任何政治话题,选择此例仅因为它可以较好地体现出web3.0 和web2.0 的不同。

在乌克兰战争爆发的第二天,fxhash(一个生成艺术NFT 平台)主导建立了一个捐赠合约,该平台未来一周的全部收入将进入这个合约,被捐赠给乌克兰平民;合约发布的当天,Versum(一个数字艺术NFT 平台)上的诸多艺术家参与进了这个捐赠活动,他们创作主题NFT 发布在Versum 上,并把销售收入捐给乌克兰,也就是把销售的收入地址指向这个捐赠合约的地址;还有一些大本营不在Versum 的艺术家,他们也在各自习惯的平台上发行了NFT,并把销售收入指向这个捐赠合约的地址。

当分布在各个平台的、为这次捐赠而创作的艺术作品越来越多时,@NFTBiker(工具狂人)在nftbiker 上为收藏者提供了统一的收藏页面:所有收入指向捐赠合约地址的NFT 都会进入这个页面,不管该NFT 是在哪个平台发行;而所有收藏者,如果想通过购买艺术品进行捐赠或想知道该主题下有没有自己喜欢的NFT,都只需要打开这个页面,而不用去各个不同的NFT 平台寻找。

图片

以上对这件事的描述用的是区块链行业的词汇,现在让我们试着用web2.0 的词汇来描述这件事:

1.一个互联网公司要把自己未来一周的全部收入作为某件事情的专用资金,决定做出后它只用几行代码就完成了这件事,其中不需要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参与,而且没有人能在捐赠上作弊。

2.一个人在社交网络上求助或募资,并留下了自己的账号;电商平台A上的一个农民可以把自己当天在莴笋这个单项上的收入捐赠给这个人,电商平台B上的某电脑公司可以把自己未来三天的全部收入捐赠给这个人……这些不同平台上的商家的捐赠的实现,并不需要平台审批,同时也不需要平台在技术上或其他方面的支持。

3.一个消费者想要通过购买间接地捐赠,他只需要打开某个特定的网页,在这个页面上,不仅有A平台上农民的莴笋,也有B平台上电脑公司的电脑等等,整个互联网中只要是把销售所得捐给了求助者的商品,不管这件商品在哪个平台售卖,都会出现在这个页面。

4.某消费者购买了一个参与捐赠活动的键盘,他支付的钱会在几分钟内无损耗地出现在求助者的账号里,哪怕这个求助者是太平洋某个小岛上的居民,而消费者居住在冰岛的最北端。

虽然用web2.0 的词汇描述了整件事情,不过你觉得这些事会在web2.0 的网络中发生吗?它们实现起来容易吗?

我不知道该如何去定义web3.0,但可以看见一个与web2.0 截然不同的网络空间,在这个网络空间里可以轻松实现的事情,在web2.0 的网络中是做不到的。我认为这个新的网络空间就是web3.0。

在这个新的网络空间里,可以短时间、低成本、全球范围的形成一个个具体的互联的网络,用于完成特定的工作或实现特定的功能或其他,这个网络可以是临时的,也可以是永久的,任何人或项目与该网络的关键地址发生关系,它就是组成该网络的一员。地址在这个具体网络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地址的关联组成网络。

03 HEN创始人关掉项目

关键词:服务器、智能合约

2021年11月12日,HEN(Hic et Nunc)的创始人crzy 关掉了HEN,但HEN 的用户们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艺术家继续在HEN 发NFT,收藏者继续在HEN 买东西,当天的HEN 上甚至出现了很多嘲讽/纪念这个事件的NFT。

作为HEN 的高频用户,我几乎从不打开HEN,当需要买东西时我用hic,因为它的follow 功能做得好;当需要卖东西时我用henext,因为它的界面容易一眼看出自己不想要的;当需要查库存时我用objkt,因为它的分页展示用起来习惯……

这是在web2.0 下无法想象的场景:淘宝停止运营了,淘宝的APP 也从手机上消失了,但大家依然使用淘宝买卖东西;滴滴打车不再提供服务了,滴滴打车的APP 也没有了,但司机和乘客还在用滴滴打车达成交易和出行……

然而在web3.0 下,这很正常。功能不是由某个服务器提供,而是由智能合约提供;前端可以关掉,但智能合约关不掉。

本文将不在此点上做展开,因为web2.0 和web3.0 的这一区别是易于理解且已经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文章接下来进入第二部分,它以上述三个例子为基础,提出并讨论三个观点。

04 区块链是web3.0 的基础设置

如果认可上文描述的场景是web3.0 中的场景,那么web3.0 的基础设施一定是区块链,因为构成上述web3.0 网络的关键要素——token、address、智能合约——都在区块链上,没有其他技术或工具能够替代。之所以提出这一观点是想说,只要web3.0 而不要区块链是做不到的,只有先理解并正视这一问题,才能少走弯路。

我个人也更倾向于认为web3.0 的基础设施只有区块链,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更清晰地看到整个事物:太多项目称自己是web3.0 基础设施,但它们无非是更接近区块链(包括服务于区块链),还是更接近用户,缺少了它们中的哪一个web3.0 也照样存在。

如果以此为前提去看,就能看见这些项目具体是在做什么,进而能看见它在整个堆栈中的位置,它与堆栈中其他事物的关系;而如果一股脑接受这些项目都是基础设施,不仅会让web3.0 这个概念变得虚无起来,因为难以说清这一堆基础设施之上到底是什么,也会让web3.0 中不同事物的关系变成乱麻,因为找不到线索来串起它们。

我想再感慨一下token 和address 在web3.0 网络中的重要性,它们简单却能以它们为基础带来无限的可能,它们简直迷人。

05 在web2.0 中扼住咽喉的,在web3.0 中只是平常

在web2.0 网络中,聚合器是最大的赢家,所有的节点(用户、服务提供方、服务需求方等)都要通过它来产生关联。节点存在于聚合器里,节点间的关系网络也存在于聚合器里。

但web3.0 是截然不同的一个体系,节点不是创建在聚合器的服务器里,而是创建在区块链上;节点间的关系网络可以不在聚合器里,而在每个节点自己手中。以我自己为例,我的关系网络就在电脑里的json 文件中,当我进入到一个新平台,只需要使用平台提供的功能或开源的工具把该json 文件导入,就可以立刻在该平台上建立/恢复自己的关系网络。

以微信为例来具体描述这一区别。我在微信上有500 个朋友,在web2.0 中,这500 个朋友是微信服务器里的500 组数据,但在web3.0 中,这500 个朋友是区块链上的500 个地址。

有一天出现了一个新的聊天软件,在web2.0 中,我不会去用这个软件,因为它的服务器里没有那500 组数据,我的500 个朋友只「在」微信中;但在web3.0 中,我可以去试试这个软件,因为只要把500 个地址导入这个软件,我与朋友的连接就建立了起来。

这意味着,在web2.0 网络中,因为节点、节点关系、节点行为都存在于聚合器的服务器中,聚合器可以因此垄断网络并获取高额利润。但在web3.0 中,节点位于区块链上,所有人都可以免费连接;关系网络属于节点(用户),他可以自己建立、维护和保存;节点行为发生在区块链上,所有人都可以免费获取。

那些在web2.0 中扼住咽喉的东西,在web3.0 中只是平常,它们是无法让一个项目实现垄断、攫取利润的,甚至是无法让一个项目具备价值的。

有一些web3.0 项目,做的只不过是写入json 文件或类似的工作,却在估值上对标web2.0 下垄断了关系网络的公司,在意义上认为自己是还给用户所有权的革命,项目听上去厉害——在web2.0 的思维下,殊不知在web3.0 里,区块链已经把这个工作完成了。

以一个比喻来说:如果大家都没有水而你能提供水,那大家需要你,但现在每个人都有一口水井,你有水对大家来说并没有价值,你新的价值可能在于帮大家从井里打水,给大家制作咖啡让水的味道更好诸如此类。

如果不被拘泥于是否有水,就会围绕水诞生更多的需求,在web3.0 下,围绕节点、节点行为和节点关系,只会有着比web2.0 下更丰富的价值的创造。单就关系网络来说,如何帮助用户高效地搭建关系网络(一些数据服务实际上做的便包含这个),如何能让用户简单地管理自己的关系网络,如果围绕用户的关系网络提供特定的服务……

只有理解了web2.0 和web3.0 的不同,才能看见这些需求,才能通过满足这些需求创造价值。而如果混为一谈,用web3.0 解决web2.0 的问题,结果很可能是web2.0 的用户用不了,web3.0 的用户不需要用。

额外一提,我觉得web3.0 社交会诞生在什么地方是一个值得观察的实例,它极大可能不是出现在专门的社交应用中,而是作为附加功能出现在某类区块链应用中,也就是说,是先有一个关系网络,然后基于该关系网络补充社交服务。

06 web3.0 :一个点对点的网络

web3.0 是一个点对点的网络,在点对点的基础之上,可以形成一个又一个由不同的点组成的具体网络。如下图所示,在图1网络的基础上能够形成图2网络,该网络的核心节点可能是「一件事」,比如上文中的一次捐赠;也能够形成图3网络,该网络的核心节点可能是「一个人」。

图片

对于任何一个人,他可以同时位于诸多不同的具体网络中,在那个网络中有着自己的角色;但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以他自己的地址为核心,他有一个自己的网络。

比如对于艺术家,这个网络可能包含他关注的人、关注他的人、购买过他作品的人、他买过作品的人,以及其他具有某种特征的地址,更进一步,这个网络还可以包含进他所关联的某个地址的某部分网络。

每个人都位于自己网络的中央,这个网络需要他自己去搭建和维护,这个网络不会被关闭、且能够导入和导出具体的web3.0 应用便于他获取服务,这个网络的构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人在 世界中信息和服务的获取。

这里有一件说不上该悲观还是该乐观、但或许不可避免的事:web2.0 中的人生活在同一个「平」的网络世界里;web3.0 中的人更多的生活在各自不同的网络世界里,这些不同的网络世界有着或大或小的交集。

最后用我喜欢的一段诗来描述web2.0 和web3.0 在这一点上的区别,也以它作为本文的结束:

他们醒来时对我说:你和你所在的世界,不过是无边大海的无边沙滩上的一粒细沙。在梦中我对他们说:我就是无边的大海,世间万物不过是我沙滩上的颗颗沙粒。

==

欢迎加入鸵鸟区块链Telegram社群

中文社区 https://t.me/tuoniaox

英文社区 https://t.me/tuoniaoGroup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鸵鸟区块链,访问yuanben.io查询【12RFCWPN】获取授权信息。

声明: 鸵鸟区块链所有发布内容均为原创或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以及来源:鸵鸟区块链(微信公众号:MyTuoniao),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鸵鸟区块链都将进行责任追究!鸵鸟区块链报道和发布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鸵鸟区块链要闻

该出手时就出手,不然只能打酱油。

2987 篇 作品